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05年12月31日星期六

我们中国的开源

说实话,我们中国人根本就不配谈论开源。在很多人的心里,开源就是免费。免费的东西就是拿来以后不通知任何人占为己有的东西。我们的理念就是,看到一个好的开源软件,然后改装改装,就成了我们的作品。之后的事情就是拿出去卖钱。
从本质上来说,开源的意义是在学术上的,而并非商业模式上。我们国内很多人叫嚣开源,可是却没搞清楚学术的开源以及商业开发的开源之间的区别。对于很多使用者来说,使用一个软件不会去关心这软件本身的意义,更关心这个软件究竟是否好用。同时,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谁会对这个软件的行为负责。所以,任何一个开源软件如果要投入到市场就必须有一定的商业模式,在这个商业模式之下,有人对这个软件负责,这样才能使这个软件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不能寄希望一个普通用户因为操作系统的问题就到一个开源开发社区去询问,这是非常不现实的。同样,,可以修改源代码对普通用户来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相反地是,还给用户的误操作买下了隐患。
国内的程序员对开源社区的贡献非常少,却想从中得到最大的效益,这本身就说明了我们的心态存在某些问题。事实上,开源软件成功的地方商业软件业非常成功,美国很多大公司一方面在商业模式上走很远,一方面又支持开源运动,这本身就不矛盾。可是我们为什么非要去强调开源而去贬低商业模式呢?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去讨论开源不开源,GOOGLE的东西都不开源,但是都具有非常高的水准。创意才是最重要的。微软从来就不支持开源社区,但这不妨碍他们的产品同样具有开源社区的那种自由。
光讨论开源没有意义。

2005年12月30日星期五

的确,考试

有时候我自己也很矛盾。现在大学的考试基本上都采取一个模式:老师划定复习范围或者复习提纲,然后同学们在这个范围内去狂背,自然就能够拿到一个理想的分数。更有甚者,直接有很多类似考试题目的题拿给大家做,然后到了考场,同学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似曾相识的题目。
我不明白这样的考试有什么意义。甚至这样的学习有什么意义。纵使我自己能够用这样的方式获得我所想要的分数,但并不能代表什么。

有时候非常渴望能够去做一些研究和开发的项目。遗憾的是,每个学期这样的机会都不多,而老师和周围同学的重视程度都不高。自己做了半天,根本没法交流。

我也开始玩儿CS

其实我是很不喜欢这类暴力的游戏的。因为我本身就不适合玩儿这类游戏。每次玩儿完了以后都满脸通红,累得要死,而且还头昏目眩。但是,最近的确玩儿得很频繁。因为在游戏里面可以很放纵地去杀人。虽然满屏的鲜血常常让人恶心,然而不用去想那么多的事情可以短暂地去麻痹自己。


有几次玩儿了以后都头昏很久,甚至去吐。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没有友情,没有道理,只有永远的对立,不可能苟且偷生,只能用鲜血和力量去证明一切,让人觉得很纯粹,很放心。
很难想象我会玩儿游戏,更何况是这样的游戏。

2005年12月27日星期二

里查德 克莱德曼

小的时候很喜欢克莱德曼的钢琴,因为那些曲子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而是非常自由,好听。后来,有人说克莱德曼的水平非常差,仅相当于业余的一个钢琴手。这令我很震惊,直到有一天我真的能够演奏基本上所有他的曲目之后,我发现的确很简单。但是我仍旧喜欢这些作品。
今天陪一个朋友去人民大会堂看克莱德曼的演奏会。老实说,我本来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传言说,“王子”的水平越来越差,演奏会也是不尽人意。到了现场以后才知道已经无可挽回。现场全是小孩和喜欢看热闹的小市民。整场演出观众们走动不断。而克莱德曼也是尽量用最简单的方式演奏钢琴。原本希望听到的一些经典曲目都被改编的二流中国歌曲所替代。最后简直是草草收场。


很难想象这就是克莱德曼的音乐会。不过那些小曲子仍然是我休闲时候最喜欢摆弄的,这和他没有关系。

2005年12月25日星期日

隔阂

我觉得自己和周围有非常深的隔阂。这种隔阂不是我想去创造的,而是无法回避的。常常希望去和别人交流。可是完全不能够在同一个层次上进行。有时候我都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问题。


现在几乎是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过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可以干一些自己的事情。唯一遗憾的是最近比较缺少动力,一方面因为生病,另一方面的确缺少很多生活中的东西。

意义?

很久不看《GEB》,偶然拿起来,又有了放不下的感觉。关于“意义”的讨论的确很值得探讨。如果真的能够在逻辑和数学的层次建立起“意义”的定义,那么哲学也许完全需要重新构建。

2005年12月23日星期五

卢旺达

今天我看到《南方周末》关于卢旺达大屠杀的一篇报道,让我非常感慨。一位加拿大的将军曾经在卢旺达做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司令,他认为本来可以阻止大屠杀的,可惜联合国和西方国家都没有任何兴趣去阻止这场人类的悲剧。联合国本来都希望撤出所有的维和部队,不过这位将军留了下来,仅仅靠自己的力量去救助周围的人,被卢旺达的人尊称为“卢旺达”的辛德勒。然而,大屠杀的记忆让这位将军回国后无法解脱,两次自杀未遂。最后还是写了一本书,回忆了大屠杀,得过加拿大的总督文学奖。这篇报道中有两句话非常有震撼力。第一就是报道的标题,西方国家不关心卢旺达是因为这里不产石油。第二就是这位加拿大将军质问自己的话,在卢旺达遭受大屠杀的时候,美国人在关心辛普森的杀人案,他不知道是不是卢旺达的人就不像人,还是有一些人更像人。其实,卢旺达的悲剧根源也是殖民主义的结果。两个种族完全是人为分开的,没有任何的道理。而互相的仇恨,也是人为煽动的结果。可是,西方社会完全对这样的事情无动于衷。难道只有犹太人的屠杀才是屠杀吗?非洲死几百万人和没有发生这些事情是一样的吗?很难说我们每一个人对此都没有责任。人类的悲剧没有人去关注和反思,肯定会重演。

2005年12月22日星期四

舰长的故事

那天我看到《萌芽》上的一篇小说,引起了我非常多的联想。那么长的时间以来,我都觉得没看过一片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可是这篇小说让我想起了很多。小说讲的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说的是一个年迈的舰长藏到小镇的钟楼上,给自己的妻子写了很多封信,使她误以为舰长还在远方航行。而小镇上的人也开始对舰长产生了种种猜测。最后,妻子终于意识到舰长就在钟楼上。可惜这个时候舰长的生命已经结束了。整个小说非常有南美魔幻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很多小说。舰长的疑惑非常有启发性。由于长期在外面航行,舰长成了某种符号。他的妻子没有把舰长看成一个普通人,而把他当作了符号来崇拜。舰长为了维持这个符号,不得不长期不断的去航行。这是一个悲剧。很显然。

只是,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符号。也许我们每个人维持的仅仅是一个符号,但,在生活中,难道我们不应该做真正的自己吗?

2005年12月21日星期三

以色列在哪里?

伊朗总理最近的一席话惹得前世界为之震撼。他所表达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欧洲真的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所作所为负责的话,为什么不在犹太人最多的欧洲开辟一个犹太人的国家,而要到亚洲建立以色列。关于这一点,欧洲显得特别愤慨,甚至说觉得不可接受。不过我倒是觉得,贾内德说出了一个事实。 的确,犹太人出走巴勒斯坦有多少年了?一千年了吧。从原则上讲,那里已经不算是他们的故乡了。多少阿拉伯人世世代代居住在那片土地上。突然间,苦难降临到了他们头上,因为这里曾经是犹太人的聚集地,而犹太人受到了欧洲人的不公平的待遇,所以欧洲人为了补偿犹太人,就让犹太人跑到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犹太人国家。欧洲人也许还为之感到自己的高尚和伟大。这是什么逻辑!就好比,我欺负了邻居小朋友,安慰他的方式是允许他欺负另一个邻居。 而且理由也非常牵强,如果说犹太人因为一千多年前居住在巴勒斯坦就应该拥有巴勒斯坦的话,那么现在的吉普赛人又应该到哪里去建立一个国家呢?那么多的欧洲人认为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可我们海峡两岸相隔也就不到一个世纪,和犹太人的一千年简直差远了! 事实上,国际社会上的种种行为从来就是不符合逻辑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争斗完全是人为的结果。现在几乎成为了每一个西方国家的砝码。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不过,贾内德似乎又显得幼稚了一点。如果他是一个学者,或者是一个艺术家,他这么说非常有道理。可惜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而领导人很多时候是不能够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和意愿的。美国现在缺少的就是一个借口。现在伊朗人自己提供给了美国。这无疑是愚蠢的。

2005年12月20日星期二

开始学钢琴

两年之后,我又开始考虑学习钢琴的事情。这次真得很让我感到迷茫。的确,我现在似乎很难找出一个理由让我继续跟随老师学习钢琴。即便是我现在的演奏过于不规范,但是,我更喜欢的是这样没有约束。然而,很多时候,我还是渴望有人能够指导我,毕竟,我希望能够演奏得更好。
那天和同学到她的老师家,听了一堂课。应该说,收获还是有的。只是,我不知道那样是不是音乐。即便是100%地按照原谱演奏出来,即便是所有的断句都是正确的,但是我听不到任何的情感。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学院派的作风?

怀疑归怀疑,我还是对找一个老师抱着一些幻想。如果真的能够有人能够在艺术上进行沟通,无疑是最好的。

2005年12月17日星期六

我的一位同学

今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偶然知道了一个以前的同学(暂且就称之为B)的一些信息。发现比我想象的都还要可怕。首先,我认识B同学很多年了。在我看来,他虽然有一些华而不实,但总归人是好人,至少来说没有很多陋习。不过今天我才知道了他在大学阶段编造的种种谎言。这些谎言形式多种,但是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限夸大自己的能力和魅力。我一点都没有想到,他居然编造了那么多自己女朋友的信息。我常常以为,对于自己的过去,一个人可以有所保留,但是如果打算完全靠自己去构建过去,无疑是危险的。而B同学,就在这条路上走太远了。问题是,难道他的过去就在真空状态下?我真的觉得很可怕。只不过,B同学见到我的时候,还是很恭敬,毕竟,我知道他的过去,而且还很清楚。没想到他会这样。而同样没想到的是我的那位朋友,因为和B同学在一个班,曾经和他还走得很近,所以更是有一些吃惊。

人有些时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动物。真诚和善良确实不容易。

2005年12月16日星期五

诺贝尔奖

我今天看见了一则消息很让我感动。说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时候,瑞典学院曾经带话给鲁迅,打算提名他诺贝尔文学奖。不过,鲁迅很快就拒绝了这个提名。理由就是自己觉得自己还不够这个水平。同时有一句话非常值得深思,就是说,鲁迅害怕自己得了这个奖以后国人会觉得中国的文学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而骄傲起来,所以,他觉得自己得这个奖不是一件好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大半个世纪以前,不过,却说明了很多问题。第一,我们现在有没有必要把一个诺贝尔奖上升到民族感情的地步?第二,即便是得了诺贝尔奖,又能说明什么问题?鲁迅是诚实的。其实,诺贝尔奖也是很有局限的。真正的大师并不需要这样的评价。可惜,我们常常把学术和艺术上的荣誉当做了荣华富贵的敲门砖,抱着这样的态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的诺贝尔奖。一个根本在道德或者是价值取向上就有问题的人,怎么可能在他的研究或者作品中去关心真理,去关心人类灵魂的深处?

2005年12月14日星期三

细节

我从来就是一个重视细节的人。也许很多时候常人无法理解有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细节。
我常常觉得,如果朋友之间真的在意,肯定是能够在细节上有所共鸣,而不是仅仅能够在一起开开玩笑,过生日送两个在哪里都能够买到的礼物。
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与人之间,似乎都特别自私。

2005年12月8日星期四

今天终于完成了语法分析器

今天终于完成了SLR(1)语法分析器生成器的程序。应该说这个程序我写得还算比较顺利,不过也将近800行代码,如果加上分析器估计还是要有1000行代码左右。尽管最开始的时候,我不太赞同用编写生成器的方式来进行编译原理的课程学习的实践环节,不过,经过编写了词法分析程序生成器和语法分析程序的生成器以后,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的。比如,在很多语言中支持正则表达式,而要动态的进行正则表达式的分析,无疑需要生成器程序的支持。所以,这半个学期以来,我觉得还是很有收获的。

2005年12月6日星期二

如果有上帝

如果真的有上帝,我肯定会相信上帝是公平的这么一句话。对此,CrendKing曾经有过精辟的叙述。


的确,上帝给了你才华,就不会给你健康。他需要有才华的人通过折磨与摧残达到凤凰涅磐。
我现在真的能听见命运的脚步。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我必须与时间赛跑。上帝时不时地提醒我,你要知道自己的使命。


虽然我不相信有上帝。

2005年12月5日星期一

聆听《弥赛亚》

今天从音乐会回来,感觉还是不错。这是第一次听韩德尔的《弥赛亚》,即便是有一些细节没有很入神,但是还是能够体会到这一部伟大作品的精妙之处。这次演出使我对音乐的一些感慨又加深了。首先,不管是演奏的乐团,还是合唱团,都不是特别专业的演奏家组成,甚至我的一位外国同学也加入了合唱的队列。虽然担任独唱的都是职业的音乐家,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这种让普通人参与音乐中的方法非常好。我早就提出过,音乐需要普通人的参与,而不是什么特别高贵的东西。我们现在的很多做法就是,似乎只有有钱人才能去聆听音乐,可恰恰这些人并不能够真正去理解音乐。而且音乐本来就是大家的,并不是少数人的专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演奏水平高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参与程度。而这次《弥赛亚》的演出证明,业余的普通人照样能够唱出非常高的水平。

还有一点,我们很多人对待音乐的态度和国外是不一样的。因为普通人能够参与,所以,国外的音乐是一件很严肃的娱乐。娱乐是由于大家能够从中有享受。而严肃则是对待它的态度是认真和虔诚的。相反,我们对待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则很多是任务。就拿学校的合唱团来说,都是给领导演出的,从来也没见过和同学们在一起。所以,这样也就很难演出真正的音乐。 韩德尔的《弥赛亚》最出名的就是合唱“哈里路亚”,当然在此之前,我还不知道有一个规矩就是在这段合唱的时候要全场起立。这个习俗来自《弥赛亚》首演的时候,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在这段合唱的时候站了起来。从此,凡是这段合唱时候,全场观众都要起立。本来,我比较担心会出现什么混乱的场面。不过,当唱到这一段的时候,全场都非常自觉地站了起来。看来,这几年,我们国内的观众渐渐也都规范了起来。但是我前面的小女孩似乎对整场演出并不感兴趣,聒噪不安。看来家长有时候真的是一厢情愿。

2005年12月1日星期四

我们的大学

最近听母亲说,四川大学正在搞教学评估。恰好我们学校上个学年经历了教学评估。我也就有了一些看法。我母亲最近几周周末都被叫到学校去进行考试试卷的检察工作。说明白了,就是因为教学评估需要5年的考试试卷,而四川大学没有那么多的存档试卷,或者试卷并不合格,所以就让老师去篡改以前的评分,甚至伪造试卷。当然我们今天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候已经不吃惊了。毕竟,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觉得,大学办到这个份上,实在是太大的悲哀。


其实就像我们学校,教学评估是优!优又怎么样,老师,同学,其实领导自己也很清楚,差得不是一点半点。这个优到底有什么意义?也许仅仅是一个领导的面子问题。我发觉,我们经常作假,如果作假害了别人也就算了。可问题是我们作假全部都害了自己啊。


教育都没有诚信,怎么指望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