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C的岁月
曾经几次想把SNC的岁月写下,但终于还是没有动笔,一来可能会牵扯到很多个人的情感,二则有一些东西还是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更加释怀。
现在离别的脚步逐渐逼近,我最终还是打算把SNC的日子写下来,让我和关心SNC的人一起去回忆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注:
这篇文章仅仅是我个人对SNC岁月的回忆录,并不代表任何学生网络中心官方的观点,因此希望读者能够把我的观点和学生网络中心的观点区分开。
对待同一件事情,因为出发点、立场不同,态度也许就会迥然不同。虽然往事如烟,但是也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
我尽量保持客观,但是仍然希望包含我个人的感情。
最重要的一点,我考虑再三,最终还是决定本文中出现的人名全部采用真名。
在看我的文章之前,也许你可以先看看我很欣赏的一组关于SNC的文章:
Something about SNC (1) http://www.pureblue.cn/blog/article.asp?id=23
Something about SNC (2) http://www.pureblue.cn/blog/article.asp?id=25
Something about SNC (3) http://www.pureblue.cn/blog/article.asp?id=39
Something about SNC (4) http://www.pureblue.cn/blog/article.asp?id=133
这组文章所阐述的观点和问题我相信现在仍然存在。
感谢Eric毫不留情地批判了我曾经的工作,尽管我会在我的文章中说说我的看法,但是他的批评是中肯的,客观的。
我是2003年9月加入学生网络中心(SNC)的,当时我刚刚踏进大学的大门。
参加SNC的面试还让我历历在目。当时SNC的面试非常火爆。我领取了一张小单子,问门口的工作人员,哪个部门现在马上能够面试,回答说如果要面试网络部(技术部的前身),当天是肯定没戏了。为了在当天就能有面试的机会,我在报名的小单子上填写了“办公室”。
很快我就进入了面试的教室,面试我的人是杨圆和高娟娟(似乎是,我记不太清楚了)。才问了我两句,就说“你是不是投错了?你应该去网络部。”,她们立刻就把我转到了网络部的面试桌前。我就是靠这样有一丝“不光彩”的办法,在那天获得了面试网络部的机会。
面试我的是张卷益和李波。李波当时是网络部的部长。李波问我有没有网站开发的经验,是否熟悉ASP,当他们得知我由自己的网站的时候,显得有一些吃惊(2003年的时候,这样的情况还是不多见的,特别是整个网站的都是我自己写的)。他们马上就用笔记本电脑查找到了我的网站。李波问我是使用的什么数据库,并且告诉我要多了解SQL Server,因为以后的开发可能都在SQL Server上进行。面试就这样通过了。
大概在一个星期内,我们新成员就进入了学生网络中心,从此开始了我SNC的岁月。
在那个周末,我们新成员与SNC的指导老师在北区的地下室里见面了,我们认识了杜昌顺老师。那次同来的还有刘蔚和孙震。其实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指导老师是刘蔚,可能因为刘蔚看上去有点偏老,而且一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杜老师并没有讲话。
那次开会给我们网络部新成员安排了一个小项目:课表查询系统。其实就是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团队协作和考查我们的技术功底。我被任命为这个小项目的组长。
在这次会上,杜老师问了我一个到现在为止都令我印象相当深刻的问题:“写一套新闻系统需要多长的时间?”当时我显得很犹豫。
新成员里有一位大二(当时)的同学叫孙俊峰,和一位和我同级的同学叫朱鑫对程序开发很感兴趣,于是我决定我们三个人进行程序开发,而大一的王健、陈健和大二的潘腾飞进行界面开发。项目要在国庆节假期以后交差。理论上,项目组的安排已经有了,而且也是一个不太复杂的项目,然而事情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其实这个项目成为了我所在阶段的SNC的一个缩影。
到国庆节结束的时候,我一打听小组成员的进度,才发现进度可怜。孙俊峰和朱鑫的程序基本没怎么动。王健倒是已经弄出了一套页面,不过还很不成熟。眼看要到最后交差的日子了,我决定必须要赶快行动。我约了孙俊峰和朱鑫,分别给他们演示了ASP最基本的数据连接代码和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查询和数据修改。当天他们都基本交出了该有的代码。
后台程序和页面的整合工作是我一个人完成的。似乎那个项目李波、张卷益和杜老师对我们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这个项目也暴露了SNC开发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个人英雄主义”。虽然后来我们也叫嚷了很久的“项目制”,但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制度。因为个人能力达不到项目制所要求的程度。大多数情况下,SNC所谓的团队协作仅仅是一个架子,更多的情况下还是需要某个人担当起整个开发的大部分工作,这也为整个组织的工作埋下了更多的隐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07年6月25日星期一
我的钢琴岁月(二)
五级通过之后,我们似乎对学习钢琴有了相当大的信心。第二年就制定了考七级的目标,虽然这个目标显得有一些拔高。但是,当时周围的一起学琴的同学都这样。虽然后来我坚决反对这样完全依靠考级而进行的钢琴教育,但是对于早期学琴的孩子而言,考级还是一个不错的鼓励信心的方式,也可以很容易让老师家长对孩子的程度有一个量的度量。
魏老师家不久就搬到了合江亭旁边。当时合江亭一带还是小商品的批发市场,算是城市的边缘地带,周边全是平房。当时府南河还没有怎么整治,那一带十分脏乱差。不过现在回想起来,那才是真正的成都,一个永远令我回想的成都。
那段时间父母都出国在外,我练琴又不是太自觉,魏老师干脆让我去她家里去练琴,开起了小灶。但是说起来当时完全是被动弹琴。七级在懵懂中就通过了。
两年后的九级就没那么顺利了。先是在成都考了一次,没有通过,然后跑到绵阳市考,才通过了。那段时间的考级岁月让我很厌恶,一方面是因为要完全背谱,一方面是因为年复一年老弹那些我并不是很喜欢的曲子弄得一点兴趣都没有。
小学毕业那段时间,魏老师想让我专业学习钢琴。我和我家人都对这个提议没有太多的反应。原因很多,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职业弹钢琴这条路不知道如何走下去。当年还没有李云迪和朗朗之类的范例,国内大多数弹奏钢琴的琴童都在初中的时候慢慢放弃了钢琴。
2007年6月20日星期三
毕业、聚会、Lehigh
今天也许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就像有意安排的一样,去Lehigh的中国同学的初次聚会和大学的散伙饭在同一天进行。一个时期的结束和另一个时期的开始似乎转眼就完成了交替,提醒了我角色的转变。
很难说兴奋或者伤感,周围的同学也很难说让我感觉留念。但是最终还是有一些不舍,也许是为了我大学的岁月。
别说是四年前到昌平报道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就是去七中领取大学通知书也仿佛觉得就是昨天。更远一点的,则是很容易勾起来自高中的、初中的记忆。
从本质上来说,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甚至因为怀旧而显得保守。很希望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坐在河边和人分享多年的记忆和岁月。只是慢慢,物是人非。
其实我很刻意去感受时间。那天,说起《还珠格格》的时候,故意使用了“十年”这个词。也许,时间并没有那么遥远,也许记忆还是很深刻。但是,我突然意识到时间的力量。
大学毕业了,一个新的开始。
很难说兴奋或者伤感,周围的同学也很难说让我感觉留念。但是最终还是有一些不舍,也许是为了我大学的岁月。
别说是四年前到昌平报道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就是去七中领取大学通知书也仿佛觉得就是昨天。更远一点的,则是很容易勾起来自高中的、初中的记忆。
从本质上来说,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甚至因为怀旧而显得保守。很希望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坐在河边和人分享多年的记忆和岁月。只是慢慢,物是人非。
其实我很刻意去感受时间。那天,说起《还珠格格》的时候,故意使用了“十年”这个词。也许,时间并没有那么遥远,也许记忆还是很深刻。但是,我突然意识到时间的力量。
大学毕业了,一个新的开始。
2007年6月17日星期日
《天葬》
前两天读了王力雄的《天葬》,一本在大陆地区的禁书,算是对西藏问题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没有想到西藏问题如此之复杂和严重,但是有一点还是在意料之中,那就是历史远非我们想像得那么简单。
很难去区分谁对谁错,这样太过于幼稚。西藏的现实是一个矛盾。你既不能否认中共为了西藏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努力是多余的。但你同时不能否认西藏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有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尤其是强大的宗教。但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承认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很难让现在当事双方妥协。
从一方面来说,西藏进入现代化的历程不可能改变了。另一方面是,达赖要想回到西藏,那么他设想中的国家是什么形态呢?还是半个世纪以前他离开时的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是一个以宗教麻痹藏民进行闭关锁国的神秘国度?这又和阿富汗的塔利班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自由有多大的意义?
如果达赖返回后要建设一个民主的新西藏,那么整个西藏的现状能够支持西方式的民主吗?
还有我自己很反感西方社会对待西藏问题的态度。事实上,西方人又有多少人理解真正的西藏?在印度流亡的西藏现在究竟能否代表西藏呢?
很难说。
很难去区分谁对谁错,这样太过于幼稚。西藏的现实是一个矛盾。你既不能否认中共为了西藏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也许有人认为这样的努力是多余的。但你同时不能否认西藏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个国家有自己的政治和文化,尤其是强大的宗教。但是,如果一个人一旦承认了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很难让现在当事双方妥协。
从一方面来说,西藏进入现代化的历程不可能改变了。另一方面是,达赖要想回到西藏,那么他设想中的国家是什么形态呢?还是半个世纪以前他离开时的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是一个以宗教麻痹藏民进行闭关锁国的神秘国度?这又和阿富汗的塔利班有什么区别?这样的自由有多大的意义?
如果达赖返回后要建设一个民主的新西藏,那么整个西藏的现状能够支持西方式的民主吗?
还有我自己很反感西方社会对待西藏问题的态度。事实上,西方人又有多少人理解真正的西藏?在印度流亡的西藏现在究竟能否代表西藏呢?
很难说。
2007年6月16日星期六
我的钢琴岁月(一)
今天下午去琴行弹琴,快到一个小时的时候,停电了,于是也就索性出来了。由于是周五的下午,有不少家长陪子女来到琴行找老师上钢琴课。很是感慨。
最近练琴一直不是很专心,一方面是有一段时间没有练习,一方面是心里很难进入状态。不过今天还不错,先开始恢复了一下《黄河》的二三乐章。还不错,大部分已经能够弹得像个模样了。接着弹弹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弹得比较散漫,随意。不过德彪西的作品的确是夏天的首选,清凉放送。后来我发现门外有小朋友看。干脆就炫耀了一下肖邦的叙事曲。
从琴行走出来,阳光透过树叶闪闪找到我的自行车上。
弹琴算起来,已经十五年了。说起来有一点夸张,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日子的确是一天一天这么过来了。最早接触到钢琴完全是因为我家楼下的一个姓孙的比我大一岁的同学,他很早就开始学钢琴,也就是三岁左右的样子吧。我当时很羡慕。觉得他弹得很好。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弹莫扎特的《简易奏鸣曲》。很多年之后,当我弹起这首曲子时我还能记起那位孙同学当时演奏的节奏。不过孙同学也没坚持多久,一方面他自己不喜欢,另一方面,我估计是他后来听到我进步的速度非常快,不久就能够弹他要练习很久的曲子后,他也就放弃了。再后来,他们家搬走了。
七岁那年,我开始了学习钢琴的岁月。第一个老师是魏老师,是我爸爸一个同学的妻子。魏老师整整教了我十年钢琴。最开始的时候,魏老师住在红星路上的一处平房,在四川日报后面的一个巷子里。每个星期有一天晚上去上课。
最开始弹的都是十分简单的曲子,但是并没有经典的入门教材《汤姆森》。除了必要的练习曲以外,魏老师让她的学生都从乐曲中去提高水平,这一点到现在我还是认为是一条很正确的路。最开始的日子,我进步神速,关键是我的乐感很好。所以,魏老师很快就考虑让我去考业余钢琴考级。
考级是中国所有琴童所必需面对的一件事情。不过遗憾的是,最终我发现我并不适合这样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能够演奏钢琴的事情。
学琴不到一年,魏老师让我考五级。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决定。首先,我从没有考过级。一来就考那么高的级别,跨度未免有一些大。第二,我自己还是没太大的信心。连我妈妈都觉得似乎太拔高了一点。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这个级别。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考级。考级的曲子是很严格的。每个考生必须演奏一两首巴赫的曲子,然后是莫扎特或者贝多芬的某个奏鸣曲的一个乐章,然后是一首或者两首乐曲,其中有一首中国的曲子。量还是很大的,关键是要全部背谱演奏,这对我是很困难的。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离开乐谱。有一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有比较高的视奏能力,却格外对乐谱有依赖;而一些人可能视谱能力比较差,反而激发了这些人去背谱,从而有很多的演奏曲目。
五级的曲子中似乎有一首《社员都是向阳花》,当然不是现在李云迪演奏的那首。但是所有曲子里面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巴赫。五级的巴赫应该是一首二部创意区。多年后,我才能够慢慢去理解一些巴赫。当然,直到今天,我也很难接受大多数巴赫的作品。我是指从演奏的角度。其实,魏老师当时并没有告诉我很多巴赫的理论性的知识。这对一个几岁的孩子而言即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坏事。好事是不用被那么多理论所困扰,而只需要注意那些音符。而另一方面则是没有理论之后,就很难理解那些音符之间的关系。当时,我最困惑的就是巴赫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的保留音。保留音一多了以后,我就感觉手指不够用了。
五级很容易就通过了,说是“很容易”是我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有在乎这么一个考级。魏老师手下还有不少学生也都通过了。
最近练琴一直不是很专心,一方面是有一段时间没有练习,一方面是心里很难进入状态。不过今天还不错,先开始恢复了一下《黄河》的二三乐章。还不错,大部分已经能够弹得像个模样了。接着弹弹德彪西的《阿拉伯风格》。弹得比较散漫,随意。不过德彪西的作品的确是夏天的首选,清凉放送。后来我发现门外有小朋友看。干脆就炫耀了一下肖邦的叙事曲。
从琴行走出来,阳光透过树叶闪闪找到我的自行车上。
弹琴算起来,已经十五年了。说起来有一点夸张,自己都不相信,但是日子的确是一天一天这么过来了。最早接触到钢琴完全是因为我家楼下的一个姓孙的比我大一岁的同学,他很早就开始学钢琴,也就是三岁左右的样子吧。我当时很羡慕。觉得他弹得很好。我还清晰地记得他弹莫扎特的《简易奏鸣曲》。很多年之后,当我弹起这首曲子时我还能记起那位孙同学当时演奏的节奏。不过孙同学也没坚持多久,一方面他自己不喜欢,另一方面,我估计是他后来听到我进步的速度非常快,不久就能够弹他要练习很久的曲子后,他也就放弃了。再后来,他们家搬走了。
七岁那年,我开始了学习钢琴的岁月。第一个老师是魏老师,是我爸爸一个同学的妻子。魏老师整整教了我十年钢琴。最开始的时候,魏老师住在红星路上的一处平房,在四川日报后面的一个巷子里。每个星期有一天晚上去上课。
最开始弹的都是十分简单的曲子,但是并没有经典的入门教材《汤姆森》。除了必要的练习曲以外,魏老师让她的学生都从乐曲中去提高水平,这一点到现在我还是认为是一条很正确的路。最开始的日子,我进步神速,关键是我的乐感很好。所以,魏老师很快就考虑让我去考业余钢琴考级。
考级是中国所有琴童所必需面对的一件事情。不过遗憾的是,最终我发现我并不适合这样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能够演奏钢琴的事情。
学琴不到一年,魏老师让我考五级。这是一个比较大胆的决定。首先,我从没有考过级。一来就考那么高的级别,跨度未免有一些大。第二,我自己还是没太大的信心。连我妈妈都觉得似乎太拔高了一点。不过,最终我们还是决定去尝试一下这个级别。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考级。考级的曲子是很严格的。每个考生必须演奏一两首巴赫的曲子,然后是莫扎特或者贝多芬的某个奏鸣曲的一个乐章,然后是一首或者两首乐曲,其中有一首中国的曲子。量还是很大的,关键是要全部背谱演奏,这对我是很困难的。直到现在,我还是不能离开乐谱。有一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我有比较高的视奏能力,却格外对乐谱有依赖;而一些人可能视谱能力比较差,反而激发了这些人去背谱,从而有很多的演奏曲目。
五级的曲子中似乎有一首《社员都是向阳花》,当然不是现在李云迪演奏的那首。但是所有曲子里面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巴赫。五级的巴赫应该是一首二部创意区。多年后,我才能够慢慢去理解一些巴赫。当然,直到今天,我也很难接受大多数巴赫的作品。我是指从演奏的角度。其实,魏老师当时并没有告诉我很多巴赫的理论性的知识。这对一个几岁的孩子而言即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坏事。好事是不用被那么多理论所困扰,而只需要注意那些音符。而另一方面则是没有理论之后,就很难理解那些音符之间的关系。当时,我最困惑的就是巴赫为什么要使用那么多的保留音。保留音一多了以后,我就感觉手指不够用了。
五级很容易就通过了,说是“很容易”是我当时可能根本就没有在乎这么一个考级。魏老师手下还有不少学生也都通过了。
2007年6月11日星期一
Yundi Li's Prokofiev and Ravel
Artists:Yundi Li, piano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eiji Ozawa, conductor
Repertoire:Serge Prokofiev (1891-1953):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16
Maurice Ravel (1875-1937):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Recording Information:Recording: Berlin (Philharmonie/Großer Saal), 05/2007
Executive Producers: Christopher Alder & Matthias Spindler
Project Coordinator: Matthias SpindlerProducer: Christopher Alder
Recording Engineer (Tonmeister): Klaus Hiemann
Assistant Engineers: Wolf-Dieter Karwatky & Bastian Schick
Piano Technician: Serge Poulain
李云迪再次出手,夺得肖邦比赛金奖之后7年,他走向了更加广阔的音乐世界。
普罗科菲耶夫和拉威尔的风格是非常不同的。把这两个作曲家放在一起,也可以看出李云迪希望挑战两种迥异的风格。
期待。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eiji Ozawa, conductor
Repertoire:Serge Prokofiev (1891-1953): Piano Concerto No. 2 in G minor, Op. 16
Maurice Ravel (1875-1937): Piano Concerto in G major
Recording Information:Recording: Berlin (Philharmonie/Großer Saal), 05/2007
Executive Producers: Christopher Alder & Matthias Spindler
Project Coordinator: Matthias SpindlerProducer: Christopher Alder
Recording Engineer (Tonmeister): Klaus Hiemann
Assistant Engineers: Wolf-Dieter Karwatky & Bastian Schick
Piano Technician: Serge Poulain
李云迪再次出手,夺得肖邦比赛金奖之后7年,他走向了更加广阔的音乐世界。
普罗科菲耶夫和拉威尔的风格是非常不同的。把这两个作曲家放在一起,也可以看出李云迪希望挑战两种迥异的风格。
期待。
2007年6月8日星期五
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逻辑的引擎
“我们常常从工程的角度去理解计算机,却没有机会去了解工程背后的逻辑学家和他们的理论。”
看了这本书之后真的还是受益非浅。从莱布尼兹到冯诺依曼,几代人对计算、对逻辑苦苦的追寻和贡献。
这本书有几个没想到:
1. 生动,平实。很多数学原理讲解地非常浅显易懂。
2. 不仅仅讲解数学原理,更提供了大量人物的信息,让我们对很多我们本来耳熟能详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对冯诺依曼,哥德尔。
3. 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这个是很关键的。看到了后辈不拘于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如康托尔。
稍有一点遗憾的是,书没有提及最近逻辑学的发展。
这本书我先看了电子版,然后又买了一本。
关于书: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91740/
看了这本书之后真的还是受益非浅。从莱布尼兹到冯诺依曼,几代人对计算、对逻辑苦苦的追寻和贡献。
这本书有几个没想到:
1. 生动,平实。很多数学原理讲解地非常浅显易懂。
2. 不仅仅讲解数学原理,更提供了大量人物的信息,让我们对很多我们本来耳熟能详的人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对冯诺依曼,哥德尔。
3. 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发展的进程,这个是很关键的。看到了后辈不拘于权威敢于探索的精神,如康托尔。
稍有一点遗憾的是,书没有提及最近逻辑学的发展。
这本书我先看了电子版,然后又买了一本。
关于书:http://www.douban.com/subject/1391740/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