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07年11月5日星期一

Lust Caution

周末的时候去费城看了《色戒》。看完以后有很多的感慨。这的确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影片中有很多元素值得回味,男人和女人、爱情、友情、国家和个人。

我自己觉得,王佳芝和易先生并不相爱,甚至也不是普遍人们觉得的“性”。他们两人完全在一种猎人和猎物的关系之中。一种宿命的感觉。所以,易先生是痛苦的,王佳芝也是痛苦的。两个人都要在生活中扮演很多角色。而最终王佳芝说出那句,“快走”也仅仅是其角色错乱后的崩溃表现。这并不是王佳芝爱上了易先生的证据。很多人也以为易先生为王佳芝动了真情,原因在于那个六克拉的钻戒。其实,这是很错误的。易先生身居要职,买一个六克拉的钻戒算不了什么,或者说是给一个情人买一个六克拉的钻戒算不了什么。这根本不能解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易先生真正需要王佳芝的是她的肉体。所以,易先生不可能动真情,也没有必要动真情。因为动真情对于这种特务头子来说,是很危险的。后来的表现,也证明了易先生其实很无情。那么最后易先生为什么哭呢?很难说。他即便是想念王佳芝,也并非出于爱。王佳芝带给他的仅仅是一种能够找到一丝自我的机会。也许,他只是伤心自己丧失了这种机会,哪怕这种机会本身就已非常扭曲的姿态出现。

当然,这是情节。

而我跟想探讨的是这个故事背后的两个东西。第一个东西就是,在“爱国”的背景下,是什么驱使人去像这帮年轻人那样去做出这样的抉择呢? 貌似很简单,在一片热血沸腾的人高喊“中国不能亡”之后,似乎一切行为都能找到归宿。然而,杀特务头子这种事情本身就值得商榷。其实,这是一件争论了很久的事情。暗杀大多数时候根本不可能解决问题,还只能更多地带来灾难。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看看以色列总统拉宾的死。当然,这几个学生不可能想那么多。不过,他们其实有很多机会。但是,最终却选择了利用王佳芝的色相。这就有一点混乱了。爱国就意味着要丧失人格。爱国就意味着要把一个年轻女子的身体作为筹码,来达到本来就不那么站得住脚的目的。而周围的年轻人,坚信只有王佳芝牺牲了自我,才能够换来所谓的正义。很荒诞,但是的确真实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人们心中的想法,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爱国青年的想法。

第二个我要探讨的是易先生。没错,易先生是一个特务,易先生是在伪政府工作。但是,我觉得事情并不是黑白分明。你很难看出,是易先生更坏,还是准备暗杀他的这些人更加恶毒。从本质来说,这不过就是以暴治暴的故事。另一方面,我也开始去揣摩易先生的内心。你说他是真心诚意为日本伪政府卖命吗?未必。你说他就没有一种无奈吗?是的。他也仅仅是日本人手下的筹码。他的凶残都是日本人吓出来的。这恐怕也是更多在伪政府里工作的人的内心。你恐怕要谴责在伪政府里工作的人。但是,人需要生存。日本掌握了大片领土以后,就需要干活的人。我们不能很不现实的说,要求每一个人都为抗战作出牺牲。因为国家是一个集体概念,在个人都无法生存的前提下,怎么去保证所谓的国家概念?所以,伪政府肯定是有人要去工作的。日本占领区也不可能成为无人居住的无人区,更不可能成为人人皆兵的游击队区,这不是现实。任何一个时代的伪政府,都有一大批人。简单地说这些人,叛国或者说是不爱国,很幼稚。

在一个美好的词汇”爱国“下,上演了的却是一部剥开人性深处的丑剧,上演的却是一部与爱与情无关的男女悲剧,这不能不让人回味。

1 条评论:

梦回明天 说...

为了生存就在为政府工作就应该谴责。千千万万的人要生存,难道都直接投降万事大吉了事?也许你会说他们没本事在为政府工作,那还有那么多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呢?你所谓的生存还附加了“质量”二字。我就不行易先生不在那里工作就活不下去,只是不能获得那么安逸吧了。难道为了物质生活出卖民族可以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