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08年1月31日星期四

答碎石子问兼再次谈教育

以下是碎石子同学在我曾经引发矛盾的“教育杂感”之后发表的评论。多说一句,不像有一些人,碎石子同学才是真正抓住了讨论的精髓。
---------------------------------------------------------------------------------
我并不否认国际交流的重要性,只是有一个问题疑惑我好久,我想问一下,在第一个先进的大学成为先进大学之前,她是看过哪个大学的运转,学习过哪个大学才成为先进大学的?据我所知一些国际学术界的规则制定都是从发达国家的立场出发,以发达国家的情况为依据制定的,不发达国家在接轨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平等或者不适合,面对如此情况又怎么办呢?另外,你是学计算机的,计算机科学是无国界,无文化区别的,所以到最先进的地方自然可以学到最先进的技术,但是我是学社会科学的,社会科学依赖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一个文化背景中学到的东西到另一个文化背景有可能没有办法应用。不过,学计算机的也有担忧,就是如果你发现自己在美国学的是最最先进的技术,可是如果你回到了国内时却发现,目前技术应用水平落后于你所学的先进技术的十年甚至二十年,你会不会觉得很郁闷呢?(也许我是杞人忧天,但是根据我的经验,我觉得应该会有这种可能性)最后,我觉得先进的固然是好的,但是一味的模仿先进的,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是不行的,凡是有名的大学,都是有自己的特色。
学习先进是不错,但还很关键的一点是要保持和发扬自己的优秀品质和特点。这只是我的一点点疑惑,拿出来讨论一下,呵呵。
---------------------------------------------------------------------------------
碎石子同学谈的其实就是一个如何“洋为中用”,如何去“拿来主义”的问题。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如何去填补中西方现行制度之间的鸿沟或者说是矛盾的问题。慢慢细细展开说,恐怕这个话题够写一本书。我只想说说一些直观的想法。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想西方学习,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你说的先进大学之间的学习,那是制度。你说的我学习的计算机的东西,那是知识、理论。你说的不要一味模仿,要有自己的特色,我想,那是指的是文化。那么,这三样东西,是不是一定要学,如果要学,怎么学?这个问题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
关于计算机的问题,我想,可能一下解释不太清楚,碎石子,你是学教育学的,那么我就来谈谈我对美国大学教育的一些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由此来看刚才我提出的三个问题“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
先说说总体的感觉,美国大学和国内大学相比,似乎教学更有效率,似乎学生更加主动积极,似乎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似乎科研氛围更加友好,似乎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等等。注意,我说的是“似乎”。我为什么要说“似乎”是因为这些都是表象。表象下面的是“行为”。那么,为了达到这些表象,我们是不是要去模仿导致那些表象的行为呢?
举一个例子。我所在的大学,为了鼓励大家看论文和科研,所有的打印机打印任何页数的资料都是免费的。好了,我可以说,这个服务让我的学习更有效率,让我更爱看论文,让我更愿意去钻研了。但是,是不是让国内大学的所有打印机都免费打印任意页数的资料,于是国内的同学们就更有效率,就更爱看论文,就更喜欢钻研了呢?我看未必。所以,简单的把一些“行为”复制到国内是肯定达不到所设想的效果的。而我们有时候在学习的时候恰恰就犯了这个问题。
实际上,我是不鼓励直接学习表象下面的“行为”的。因为大多数行为都有很强的“地域限制”。说白了,就是不可复制的经验。还拿“免费打印”来说,其实每个学生开学的时候都交了所谓的“科技费”150美元,所以,实际上的免费其实是不免费的。当然,有人在打印机上打印书籍,联想到一本书可能都有150美元那么贵,所以,交的那个“科技费”似乎还是很划算的。只是,150美元是美国的价格,如果让中国的大学生交给学校一笔可以让他们能够免费打印的钱(我估算一下,好歹也得1000多人民币),这肯定是不可行的。
好了,“行为”之后是什么?我认为是“规则”和“动机”。两者是互相作用的。“规则”是比“制度”要小的概念,是一种“指令”性质的东西。“动机”则是人的一种意愿。这里,就是最模糊的地方。有时候,一种表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规则”也可能是因为“动机”。
举一个例子,我一直在当助教。因为我有国内本科教育的经验,所以我一直都很想知道,美国学生如何对待平时作业。因为国内的作业抄袭现象非常严重,于是我就很想知道美国学生是否抄袭。从表面上看,美国的学生很少抄袭,或者说基本没有人抄袭。考试也没有人作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来看,就会发现,情况很复杂。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抄袭或者是作弊,都要受到非常严肃的处理。所以,学生不愿意去抄袭,很有可能是因为不想受到处理,而并不是他们自己的意愿!有人可能要问我,我怎么知道的。是的,我要批改作业,我当然看得出来作业之间雷同的地方。当然,美国学生可能不会直接互相“引用”。那么,他们的做法是什么呢?
来美国之前,我一直都很好奇,美国学生以团队协作能力强而号称,我真的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运作的。而在我当了助教之后,我发现,很多美国学生选择在一起做作业,一起学习。晚上图书馆,到处都会出现一个一个小团体的身影。当然,我不能说大家都在“抄”作业。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抄”,因为一个团队是最终会把作业给做出来的。而后,每个人回去再把自己的一些改动写在上面就行了。我这里说的不是说,每一份作业都是这么做出来的。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不少作业是这么做出来的。因为我亲耳听到了好几次。当然,美国学生还是很精明的,知道作业是一回事情,考试还是需要自己做,所以,作业肯定要弄懂是怎么回事。但是我这里想说的是,美国学校的抄袭问题其实没那么简单,并不能简单地说,没人抄作业是因为大家觉悟高(“动机”),也不能说没人抄作业是学校的处理很严重(“制度”),更不能说美国学生都是一起做作业,于是他们什么都不明白(这显然不是那么回事情)。所以,大家可以看,小小一个“抄袭”的问题,就不是那么容易理清楚的。
好了,那么为了杜绝“抄袭”,我们第一,没法寄希望于学生完全自觉,第二,也不能单单靠学校的制度,第三,更没法杜绝“团队合作”。这也就解释了,就一个问题,引进“规则”,依靠“动机”,有时候并不能奏效的原因。
那么,“行为”不要学,“规则”、“动机”不好学,那么学什么?其实,我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你要把表象背后的东西单独抽出来是不太好学的。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值得学习的,那就是“规则”、“动机”和“行为”之间作用的历史。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去学习,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别人是怎么运用“规则”,怎么调动“动机”,怎么去修正“行为”的。说白了,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是那个“过程”。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动态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死板的“规则”和静态的“行为”,更不是说不清楚的“动机”。
对于“抄袭”而言,我们应该去追究,美国学校为了杜绝“抄袭”所做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有没有效果,为什么要做这些努力。制度,好,这个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没有反对意见。是普遍的制度吗,还是一个或者几个学校的制度。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
今天,我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引发大家关于这个话题的思考。也感谢碎石子同学在我的博客上的留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