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07年7月4日星期三

SNC的岁月(三)

2003年的时候我们并不是很能够去了解自身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各个学生会的活动非常多,吸引了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迫使我们也希望通过活动来获得同学的认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又根本不清楚自己究竟能干什么,应该干什么。

北区当时的发展还有一个困境,那就是SNC在北区没有指导老师。虽然杜老师负责整个SNC的指导工作,但是北区毕竟天高皇帝远,很多东西都不是想像的那样。没有一个指导老师,SNC就像一个没有妈的孩子,特别是一些具体的事情就更加难以实施。

秋季网络部的工作主要是开发北区工作网和修改学工办网站。潘腾飞负责了修改学工办网站,而另一位才加入的新的大二成员负责开发北区工作网。其他部门的工作当时我还接触得比较少。外联部似乎主要工作放在了拉赞助的事情上,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003年秋季SNC最大的收获就是“花样年华”讨论区的发布。当时我并不在北功厅发布现场,而是在九楼机房,不过很遗憾,正在我热情地给其他同学介绍如何登录“花样年华”的时间里,“花样年华”的服务器一直处于HTTP 500的状态中。可能是同时的连结数超过了最高值。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花样年华”讨论区是到目前为止SNC最成功的产品,“花样年华”带给了SNC成就和自豪,同时也给SNC带来了深重的包袱。

整个学期SNC的工作都并不是太多。我、李波、张卷益、朱鑫和孙俊峰常常聚集在一起畅想。尽管当时大家的技术水平都非常有限,但还是大家难免会有很多美丽并且不切合实际的想法和憧憬。我们私下形成了一个小的团队,希望通过团队的运作来逐渐发展,就像很多创业团队一样。我们周末会很早就来到地下室,我们平时也在食堂进行讨论,勾画着我们的未来。特别是对于“花样年华”讨论区以及要建造的社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想法,都有一套理论。后来好几年关于“花样年华”的讨论都没有逃出最初的很多构想。但是,也正像我们仅仅是在食堂和地下室进行讨论一样,“花样年华”的很多构想仅仅停留在了空想的阶段。

这个小团队并没有生存太长时间。

没有评论: